刘卫英;清代满族说唱文学子弟书,以教书人之“叹”,刻画出满汉下层文人塾师形象及其内心世界。教书者首先面临的是称职、生存,即教书能力与积累,其次是如何应对“差生”与不明事理的家长。子弟书嘲笑那种不学无术的教书匠,他们未能“教学相长”,也有的是该地区“社会认同”出现了问题。牵涉名著人物搞错的笑话,是善意的“纠错”,昭明父祖辈的家长,不能让后辈子孙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,委婉地暗示全社会尊重乡村中的秀才、塾师。自伤教书之苦的子弟书教书叹、穷酸叹等,真切全面地揭示出清后期北方乡村教师的处境与社会信任危机。初等教育发展迟缓,与塾师社会地位低下、教育生态失衡有关。子弟书的塾师之“叹”与中原传统文人抒情文学的“叹老嗟卑”,又有着多方面的不同。
2025年07期 No.376 183-19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24K]